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侯立池,花县宝珠岗人,生于1880年。父亲侯启寿,生母刘氏,养母张氏,兄侯立同。父辈靠租田耕种和帮人推车为生。
由于家庭生活贫困,侯立池从小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九岁那年,母亲因患重病无钱医治而死。从此侯立池跟着父亲椎车、种地,在辛酸的生活道路上挣扎。
1923年初,在广州工作的中共党员侯桂平奉命回到家乡宝珠岗开展农民运动,侯立池立即响应,并成了一名农民运动积极分
1924年4月,宝珠岗农民协会宣布成立,侯立池被选为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这年9月,经侯桂平介绍,侯立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为农民办事,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信任和爱戴。
1924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侯立池听到乡亲们反映,租耕村边田的农户,要每亩增交租粮一担。便立即率部分农会会员,星夜赶到花城圩,找到放田收租的欧阳田主,和他评理。欧阳田主被侯立地质问得哑口无言,不得不答应实行“二五”减租。
1924年8月,花县农会成立。侯立池当选为县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18日,县农会领导人王福三牺牲,侯立池被党组织指定接替王福三的工作。同年9月,在召开花县第二次农会会员大会上,他被选为县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他积极地带领各乡、村农会会员和劳苦大众同恶霸、豪绅作斗争,坚决实行减租减息。
1925年1月中旬,大恶霸江耀中派了一个小头目,带着十几个喽罗,气势汹汹来到宝珠岗附近一个小村庄闹事,扬言要村民立即退回所租耕的二十多亩农田,还要索回两年来共欠的二十多担田租稻谷,不然,轻者没收一切财产,重者捉人刑罚。几个农民与他们评理,被这班喽罗打伤并捆绑起来准备拉走。侯立池闻汛,立即领着五十多个农会会员、村民手执大刀扁担等,火速赶到,将他们团团围住,要其放人。民团小头目拔出武器要行凶,侯立池一个箭步冲上去,挥起扁担一扫,打掉他的手枪;再朝其他几个喽罗扫去,把两个喽罗打得当场趴下。那个小头目见势不妙,慌忙拾回手枪,带着喽罗逃跑了。
1925年初,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县农会,县农军总部搬到响鼓岭的庆赏亭办公。侯立池和侯桂平等领导人便在响鼓岭山区开展“农民运动”工作。不久,这里六个乡先后成立了农民协会,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响鼓岭东边的洛塘布,西边的大水坑,也在侯立池的发动下,成立了农会和农民自卫军。花县农民运动骨干危少伦、高茂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侯立池发现和培养起来的。
在响鼓岭一带的山林中,有个叫李禾洞的地方,盘踞着一群以李万仔为首的土匪,后又被民团收买,多次秘密杀害我农会干部。花县农会命令侯立池、侯桂平消灭这股恶匪,为民除害。侯立池带领百多名农军战士,在侯桂平、危少伦、高茂的配合下,不到半个月,便全歼了这股顽匪。从此,侯立池的威望更高了,大家都亲呢称他做“ 池爷”。
为了战争的需要,侯立池支持响鼓岭一带成立以客家人为主的群众组织——大刀会,还抽出了部分农会经费从远处请了几名武术教头,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到各村轮训武艺。不到一年时间,“大刀会”成员都粗略学到一些耍刀弄棒小技。这个群众组织在以后的反“清乡”战斗中起了重大作用。
1926年8月27日,花县反动民团头目江侠庵纠集几百名团匪疯狂进攻杨村农会。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侯立池带领着百余名农军战士迅速赶到,从敌人背后发起进攻。这时,反动民团又有几百人从平山老巢涌向杨村,半路上也被侯立池布置的莲塘、横潭、公益、石陂,石岗等村的农军阻截。这一仗,把江侠庵指挥的民团打得一败涂地。
一九二七年广州“四·一五”事件后,花县的反动势力更加猖獗起来。他们在国民党右派分子的支持下,妄图消灭花县农军。作为县农会委员长的侯立池,在一段时间内,奔走各乡,动员年青会员参加农军,集资购买武器,这时农军队伍扩大到近三千人。侯立池又根据县委的意见,从各地抽调千余名农军战士集中在九湖、元田、杨村一带集训,定期组织军事演习,使得民团不敢轻举妄动。
在同年6月9日,国民党反动派令驻省之第十三师之十八团团长李务滋,督率全团兵士及十一师炮兵一连跟花县民团纠合一起,于10日晨8时向九湖、莲塘、元田等乡村发起疯狂的进攻。在侯立池等领导下,花县农军总部集结了三千多名农军,占据有利地形,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农军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战斗了三天两夜后,才将主力撤到响鼓岭山区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9月23日,花县的反动派在国民党军队的庇护下。又出动二千多人向响鼓岭地区发起进攻。侯立池、刘绥华、侯桂平等人带领在响鼓岭坚持游击战的五百多名农军战士在东坎布、牛岭等处把守险关隧口,英勇顽强地狙击敌人。战斗从早上10点多钟至于下午2点,共打退敌人十几次的冲锋,大量杀伤了敌人。这时,敌人的增兵又到,农军形势十分危急,突然后面杀声四起,数千名手执大刀、禾叉、锄头、铁铲、田基刀的男女农民潮水般向敌阵涌去。原来是侯立池调大刀队来了。阵前农军见之,一跃而起,冲向敌阵。经过二十分钟的肉搏战,敌人丢下大片尸体,向推广方向溃逃。
1927年12月10日下午,花县党组织接到省委的通知,要派农军主力到广州南站待命,侯立池和王果强、危少伦、陈炳辉等人率领二百余名年青的农军战士星夜赶到广州,参加广州起义
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爆发的第二天早晨,张太雷在指挥部接见了花县农军,高度赞扬了他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并命令他们尽快赶回花县,破坏粤汉铁路,阻止北面敌人南下增援广州。侯立池考虑到广州起义还需要大量的兵力,留下王果强、危少伦等率队继续参加战斗,他只带少数随员速回花县执行任务,在大径山岭处捣毁了几十米铁轨,使从韶关开来装满敌军的。列车僵卧在军田车站一天多。
广州起义失利后,起义部队撤退到花县休整,但部队行至象山乡附近,遭到了花县反动民团一千多人的袭击。侯立池等人知道消息后,立刻带着当地的农军战士前往助战,打败了敌人,并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仙阁,捣毁了反动民团设在那里的指挥部。
按县委的分工,侯立池负责起义武装力量的食、宿和警卫工作。队伍进城之前,侯立池已派人将花县县立高级小学等地扫得于干净净,烧水煮饭,迎接亲人。起义军到后,协助花县县委组织成立苏维埃政权,侯立池在这个政府担任了主席团成员。
12月16日下午,教导团营长叶镛等人代表起义指挥部,向花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提出:准备将这支武装力量整编成红军第四师,要求花县县委和政府在人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侯立池等人马上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当天,县委、政府就选送了一批青年农军战士参加红军。这批农军和广州工人赤卫队同志一起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第十二团。
花县县委书记刘绥华随红四师东进后,花县的党政工作主要由侯立池和黄伯华负责。红四师一离开花县,侯立池就和王果强、陈炳辉、张耀东、危少伦、黄伯华等人研究如何坚持斗争等问题,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然后侯立池派出多人到广州找省委汇报红四师的情况,还代表县委给北江特委一信,请求把王炳坤、刘胜侣调回花县工作。
1928年1月,中共花县县委在公益村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会上,侯立池被增选为县委常委。
2月16日晚上,中共花县委员会负责同志在公益村召开会议,研究今后工作。会后,大家就睡在教堂内。由于叛徒出卖,被广州保安队包围。除少数人逃脱外,侯立池和刘胜侣、王炳坤、徐茂南、徐广畅以及省委特派员陈汉元等六人不幸被捕,关押在广州。
在监狱里,不管敌人怎样严刑拷打,侯立池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痛斥反动派镇压革命、残害人民群众的滔天罪行。
1928年2月21日,侯立池和刘胜侣等五位同志,高呼着“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黄花岗英勇就义。时年四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