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谭本基是党的优秀干部,抗战时期广州市与粤中地区妇女运动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1916年,谭本基出生在广东罗定县附城谭屋岗的一个医生家庭,祖父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她有七个兄弟姐妹,二哥谭任远是中共党员,参加过广州起义;二弟谭勇章也是共产党员,抗战时期在粤北牺牲。她从小接受革命影响,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她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深得长辈的喜爱和弟妹的尊敬、邻里的称赞。
1932年夏,谭本基在罗定女师念完初中之后,转到广州考入省立女师高中。1933年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温盛刚、何干之等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开展反帝爱国运动。是年,谭本基参加了“文总”属下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组织的读书会,并积极参与张贴抗日标语、散发革命传单等活动。“文总”的革命活动,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1934年1月“文总”的骨干及进步入士温盛刚等六十余人被反动政府逮捕,谭本基也于1月29日被抓进监狱,这时她才十七岁。在狱中,她十分坚强,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她对有病的难友关怀备至,家里送来的钱和食物,她都分给难友们享用。1934年7月,国民党反动当局由于找不到谭本基的“罪”证,只好将她释放了。
谭本基出狱后,在文师复学。她不顾特务的跟踪、盯梢,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到狱中探望未释放的战友,秘密传递消息,鼓励大家坚持斗争。当她听到温盛刚、谭国标等六位同志被害的噩耗后,发下誓言:“血债要用血来还!”在学校,她因坐过牢,被校方隔离,但她依然悄悄地串连一批同学,重新组织读书会,开展革命活动,连一些初中班的同学在她的带领下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期间,她还发动同学与反动当局在学校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的行为进行斗争。
1935年夏,她由邱萃藻介绍参加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组织为了保护她,一再叮嘱她不要多出头露面,她就暗中进行串连活动和组织指挥。1935年在北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广州学生在“中青”“实进”等秘密组织发动下,从12月12日起接连举行全市性学生爱国抗日大游行四次,谭本基以“中青”身份发动和组织女师同学参加了三次示威游行。她还利用清晨到琴房练琴之机会,在校内张贴、散发革命传单。为了接触社会,她还带领同学参加校际学生联谊活动,1936年初,她动员同学参加基督教青年会的广州民众歌咏团,大唱抗日歌曲。为了更好发动团结广大妇女群众,谭本基又动员黄梅隶出面和李静音、邹剑卿等推动基督教女青年会主办,组成了“广州妇女歌咏团”,团员约有二百人,从6月开始活动到冬季。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忱,培养了妇女骨干而且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1936年7月,谭本基经麦蒲费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时,她已从女师毕业,转到广州西关一间小学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6年秋天,在党的安排下,谭本基和罗范群、方少逸、张凤楼、刘天行五人作为广州学生代表,参加由华南救国会负责人何思敬率领的华南抗日救国会代表团赴南宁,拟组织学生军北上抗日。谭本基拟追寻红军北上,未果,又随代表团转回广州。
1936年冬,中共广州市妇女支部成立,她为组织委员。为了开展工作,她利用各种机会和社会各阶层人物接触,宣传教育群众,发展组织。她通过原女师进步同学的关系认识了有要求进步、倾向革命的青年广州电厂抄表员李梓高后,便经常利用工休时间去访问他,向他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他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七七”事变后,又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入党后,谭本基又帮助他在电厂成立了读书会、歌咏队,发动会员慰问工伤工人,促进工人之间的团结。在谭本基的关怀下,电厂的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不断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电厂和邮局成立党支部打下了基础。
谭本基还常到“艺协”、“锋社”等抗日艺术团体中宣传发动,从政治上关心团员,启发他们组织读书会、少年组等,并经常发动女工、教师前来观看,以扩大教育面。她还参加社会局“抗敌宣传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以革命烈士陈铁军、向警予等坚贞不屈的英雄事迹向大家进行气节教育,她受到大家尊重,不管年长、年少的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1937年春夏间,谭本基调到小教支部担任书记,好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支部活动,抓紧发展党员,并把工作做到教师和学生家长中去。当正规小学被迫停办后,她就坚持把街坊小学办好,想法使孩子有书读。
1937年冬,谭本基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组织发动过一次轰轰烈烈的“索薪”斗争。那时,当局拖欠小学教师薪金已半年多(只发少量生活费),加上货币贬值,小学教师生活十分清苦,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谭本基利用“小学教师联谊会”这个合法组织出面,联合全市小学教师罢课抗议,成立“ 追薪代表团”,并在一天下午组织一千多名小学教师举行示威游行,沿途高呼口号,唱救亡歌曲,到达市政府门前静坐请愿,提出“我们要吃饭,我们要薪水”的要求,代表们在市政府门前坚持到天亮,市政府被迫答应先发两个月工资,其余分期发还,这场索薪斗争,终于取得胜利。
1938年初,中共广州市委把她从小教支部调出来领导广州市女工工作,她又深入到胶鞋厂和缝纫厂等工厂的女工中去,帮助组织合法的妇女团体,开办女工夜校和识字班,她还亲自编写教材,宣传爱国思想,介绍抗日救亡情况,帮助女工提高思想觉悟,同时在女工中发展党员。这年夏天,她参加了省委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学习后,接任广州市委妇女部长之重担,在市委领导下,她废寝忘食地去工作。她依靠大广大女党员和妇女骨干利用公开合法的妇女团体,把广州妇女组织起来,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中去。同年八九月间,谭本基还满腔热情地参与组织欢迎宋庆龄(邓颖超陪同)两次来穗视察指导的活动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广州前夕,谭本基担任中共西南特委妇女部长。她和特委的主要领导成员从广州转移到四邑,在西江以南地区发动群众,发展党组织,迎接广东抗日斗争的新形势。1939年初,她和特委书记罗范群结婚。在特委领导下,她迅速把特委妇委建立起来,并把特委所在地开平县作为指导妇女工作的重点,她和妇委的同志经常深入到各个乡村帮助基层开展工作,很快把各县妇抗会建立起来,开展对广大妇女的宣传教育,并把她们吸收到宣传、募捐、救护、慰劳等组织中,充分发挥妇女在抗日救亡中的积极作用。谭本基还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妇女干部,并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为粤中区妇女斗争的深入发展,打下了组织基础。
1940年夏,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当时处在敌后的南海、番禺、顺德、中山四县组成珠江三角洲中心县委。9月,谭本基被派到中山县委,负责开辟沙田地区(中山县九区和三区一带)的群众工作,她把自己打扮成农妇的样子,长期住在贫农家里,白天和姐妹们一起劳动,晚上则走东家、串西家访贫问苦。在她的发动下,姐妹会等进步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游击队的斗争。
1942年春,中山县委认为有必要把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分开,并决定把谭本基调回县委做秘密工作。她回到县委后,住在顺德荔村的秘密机关里,负责收藏处理秘密文件和领导内部交通员及附近灰色据点党员的工作。她还担负起机关内的杂务。对于这些繁忙琐碎的工作,她都有条有理地处理好,显示了她那坚强的组织性和任劳任怨的优秀品德。
1943年夏天,为适应斗争需要,中山县委和珠江抗日游击队拾挥部决定把领导机关转移到中山五桂山。谭本基也一同到了五桂山区,并负责指导五桂山的妇女工作。谭本基建议把培训妇女骨干作为当时开展妇女工作的中心环节,指挥部同意了这个建议,在这期间,她汇同周敏玲、方群英等一批妇女领导,接连在中山的崖口、南朗、翠亨、三乡等地秘密办起妇干班、医务人员训练班和从澳门返来参加抗战的青年训练班等等,先后培训了一百多名妇女骨干。
1944年中秋节过后,谭本基随同中区纵队司令部来到了地处新会、高明、鹤山、开平四县交界的皂幕山区。她到了那里后,马上深入到群众中去,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农会、妇女会和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开展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取消杂捐杂税的斗争,同时,组织群众度荒,准备春耕生产。
1945年元旦,我皂幕山区军民在宅梧召开庆祝开辟皂幕山区抗日根据地取得重大胜利,并宣布成立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的大会。这时谭本基回到司令部政治部汇报工作。这次谭本基在宅梧仅仅停留两天,且是难得有的回到爱人身边的机会,可她却投忘记司令部政治服务员吴新的蚊帐太大要改成小蚊帐,便亲自为吴新把蚊帐改好。
1945年春节过后,我主力部队向西挺进,准备向云雾山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谭本基按照组织要求和部队汇合后,随政治部人员向云雾山挺进。2月22日,当我部队抵达新兴县蕉山村时,国民党一五八师突然向我军袭击,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三面包围蕉山村,我主力部队当即抢占村侧后山反击敌军,掩护大队伍及司令部突围,谭本基随同突围队伍冲出蕉山村后,离云雾山不远了,在经过一座矮山脚时,突然一颗迫击炮弹飞过来,在谭本基身边爆炸,她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这时她年仅二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