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邓 中 夏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6-24
  • 浏览数:

邓中夏(18941933),原名康,字仲懈。湖南宜章人。民国6年(1917)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在此期间,受到陈独秀、李大钊的思想影响,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是北京学联的领导人之一。

1920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初,参与组织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俱乐部,创办《劳动者》,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人骨干。1922 5 月出席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负责起草《工会组织原则案》。同年7 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2 7 月参加中共“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他主持起草《劳动法大纲》,发动全国性的劳动立法运动。1923 年“二七”罢工失败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迫迁往上海,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任总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培养革命干部。1923 6 月到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委员长。同年8 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团中央组织部长,创办《中国青年》周刊。1925 1 月,出席中共“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254 月,到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任大会秘书长,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总执行委员会委员、总工会秘书长和宣传部长,留在广州工作。第二次“劳大”闭幕不久,即爆发了“五卅”运动。为了支援上海工人的斗争,他与杨殷受中共广东区委和全国总工会的派遣,到香港与苏兆征等发动香港工人大罢工,担任省港罢工工人委员会的顾问,兼任省港罢工委员会中共党团书记、工人纠察队训育长,创办并主持“劳动学院”和《工人之路》。他坚决贯彻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和“单独对英”等斗争策略,使省港大罢工坚持16 个月之久。1927 4 月,出席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6 19 日,在武汉出席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任主席团成员、组织委员会和教育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参加“八七”会议,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兼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委。1928 年初,调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同年3 月,率中国工会代表团去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赤色职工国际中央执行局委员。6 月,作为广东省委代表,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7 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会后,他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留在莫斯科。在此期间,曾受王明、米夫等的诬陷。1930 7 月回国,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兼红二军团政委。1932 年秋调任中

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中共党团书记。1933 5 月在法租界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921,于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等,收入《邓中夏文集》。

 

上一篇: 邓演达 下一篇: 梁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