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睡画院位于今广州市盘福路朱紫街87号,原为高剑父授徒和居住之所,也是民国时期广州国画界推行新国画创作、研究和教学的一所新型画院。它的直接创办人是绘画大师高剑父,在此发挥重大作用的是岭南新国画运动的创始人——“岭南三杰”。这所机构在岭南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推动了岭南画派的形成,促进了岭南地区国画界“折衷派”的成熟和完善,培育了诸多岭南画派的艺术大师。
高剑父(1879~1951),番禺人。早年从居廉学画,后到日本学习日本绘画和西洋画。在日本学画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提出“艺术革命”、“折衷中外,融会古今”的主张,成为“折衷派”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推广和进一步锤炼新国画运动,他于1923年创办了春睡画院,最终与另外两位艺术大师高奇峰和陈树人奠定了饮誉中外的岭南画派的基础,并被称为“岭南三杰”。高奇峰(1889~1933)为高剑父胞弟,在日本学画时,与其兄一起加入同盟会。后又随其兄一起共同致力于推进新国画运动。陈树人(1884~1948),191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校,倡导国画革新。“岭南三杰”各以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和共同的绘画理论成为岭南画派的奠基人。
画院东向依山而筑,前座是画院大门,进门后东偏间为画院校务室,西偏间是教育室;后座大屋是高剑父绘画、授徒处;后院硬山顶小屋为油画室。东侧为高剑父家居处,西侧大平房,内设画及雕塑像,供学生临画写生。最后院为学生宿舍和裱画室,中有石路通往运动场。单以画院布局而言,也算是一所正规的院校了。
在岭南画派的形成过程中,春睡画院起了重要作用,是岭南画派诞生的策源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曾在这里授课,一致倡导新国画运动。在指导思想上,“三杰”青年时代均追随孙中山投身辛亥革命运动,锐意创新。他们认为艺术关系国魂,真正有生命力的绘画艺术必须反映艺术家生活时代的现实生活。因此,强调必须走出书斋,走上街头,走进大自然。他们认为传统绘画必须进行变革,反对定于一尊,主张对一切有助于强化绘画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的中外古今表现方式“一炉共冶”。他们的革新方案在实践上主要是调和了居廉和以竹内栖风为首的日本近代京都画派的风格特点。从总体上说,该画派坚持写生,以实物入画,把飞机、大炮、坦克等都纳入国画表现出来,显示了写实主义的风格力量。
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艺术大师,如黄少强、方人定、苏卧龙、黎雄才、关山月、容大侠、李抚虹、司徒奇、叶少秉、何磊、赵崇正、黄独峰、张坤仪、赵少昂、何漆园、周一峰等。他们秉承新国画运动,进一步推进了岭南画派的发展。岭南画派至今影响仍然很大,除了广州美院岭南画派纪念馆所列的诸多艺术大师外,在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也有传人。1989年9月,高剑父遗孀翁芝、女儿高励华、儿子高励节将春睡画院旧址捐献给政府。画院于1991年进行修缮复原,现辟为高剑父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