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当代名人
马 采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11-17
  • 浏览数:

      (ma cai)(1904.04.201999.03.02 )  哲学家、美学家、翻译家。别号采真子, 字君白。广东海丰人。1921年留学日本,学习美学和美术史,先后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1933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法商学院、珠海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60年中山大学复办哲学系,又返回中山大学任教。是中国最早在高等学校从事美学教学的学者之一。20世纪30年代,率先把黑格尔美学介绍到中国, 著有《黑格尔美学辩证法》、《论艺术理念的发展》等,提出“鉴赏便是创作,创作便是鉴赏”,被学术界称为“马氏美学辩证法”。40年代后期,转向研究李普斯美学移感说,发表论文《释移感》、《论美——从移感说观点看审美评价的意义》。将李普斯的“生命感情”与中国画学“六法论”的“气韵生动”联系起来,用跨学科的观点开展对中国美学的研究,著有《中国美艺讲演录》、《顾恺之研究》、《王维研究》、《孔子与音乐》、《哲学概论》、《原哲》等。根据20世纪初国外理论,提出应把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深入研究艺术学。50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与宗白华、朱光潜、邓以蛰共同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美学专题课,并主讲《黑格尔以后的西方美学》,奠定了中国美学高等教育的基础。1980,在中华全国美学学会成立大会上, 呼吁“大力开展审美教育,为‘四化’建设服务”,推动普及美学教育。晚年坚持编著《世界哲学史年表》、《世界美学艺术史年表》,出版《哲学与美学文集》、《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马采文集》。翻译出版费希特的《告德意志国民》、幸德秋的《社会主义神髓》、《基督抹杀论》、《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近代日本思想史》、安藤昌益的《良演哲论》、《自然世论》以及《萨摩亚史》等一批有思想价值的著作。

上一篇: 邓植仪 下一篇: 毛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