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之春节(二)——贴春联门神纸马 祈求福寿康宁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8-10-13
  • 浏览数:

广府人过新年家家都有贴春联和门神的习俗。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贴,故名。此外春节贴福字、贴年画,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作用。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起源于“门神”。随着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门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迎春接福》《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伦文叙与春联的趣事

据史载,春节贴春联的民俗盛行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大年初一明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喜爱,也正是因为他喜欢,推动了春联在全国上下盛行。

据《伦文叙趣事》(注:方黎编:《伦文叙趣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伦文叙(14661513),字伯畴、号迁冈,祖籍广东南海黎涌(今佛山市禅城区澜石镇黎涌村),出生于广州福地巷(今广州市海珠中路福地巷13号),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高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载,有一年除夕前一天,11岁的伦文叙来到舅父马老二家里。马老二一见小文叙,便笑着说:“你来得真巧,我正愁没人写春联哩。”小文叙开玩笑地说:“这是小事一件,包在我身上。不过,年初一的压岁钱得赏重一点,我写的一定合你的口味。”马老二连声答应。小文叙心中大喜,执笔一望,见对面举人薛青贵的门前种有数十棵观音竹,长得十分优雅,便灵机一动,挥笔写下了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马老二看罢,高兴地说:“阿叙,你真聪明!”当天,马老二便把春联贴在大门上。刚贴不久,就被将要出门的薛举人看到了。他知道马老二是写不出这样好的春联的,可这是谁写的呢?就在这时,他想到了马老二的外甥。嗨,肯定是伦文叙这小子写的!他竟敢将我家门前的竹子写进了春联,我可要叫他名不副实。想罢,他回家吩咐家人,将门口的观音竹削去半截。不一会儿,观音竹便削去了半截。薛举人望着削短了的观音竹,哈哈一笑说:“这回我叫你无竹可对了!”第二天是春节,小文叙跟母亲到舅父马老二家拜年,无意中看到薛举人家门前的竹被砍得七零八落。他心想,这一定是因为自己把他家的竹子写进春联的缘故。好!你有来,我有往。于是,伦文叙立即拿出一张大红纸,写了一个“短”字,又写了一个“长”字,分别加贴在春联的上下联尾,这样一改,便又切景切情地成了新的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薛举人一见,气得直骂道:“好一个大头仔,竟敢与老夫作对!”急忙命家人,务必将门外所种的观音竹全部砍掉,还连根拔去,看他还有什么长短之分。伦文叙见了,微微一笑,又拿来大红纸挥笔写了“无”和“有”两个字,然后在上下联的下面分别再贴上。这样,那副春联顿时又成了新对联:“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副对联变来变去,只是在上下联后加字,而薛举人家门外的千竿竹,却连根拔了。薛举人看了,只得自叹不如。

明朝广府地区贴春联的习俗延续到了现代社会。春节将至,广府人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祇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连珠,但更多的是寄予人们对新年吉祥、平安和谐的祈望。

贴“门神”的禁忌

◆门神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

春节贴“门神”源自《山海经》。当时是以桃板画上神荼、郁垒像挂在门侧。到了唐太宗年间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为门神,接着因唐玄宗自骊山讲武回宫恶病突发梦见二鬼又增加了“捉鬼专家——钟馗”为门神。再后来,人们便把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也有其他圣贤的画像)贴在前门迎客,把钟馗的画像悬于后门驱鬼。民间认为,这样将前后门把紧,野鬼就钻不进来了。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贴门神既作为春节的一种喜庆文化,又作为节日的一种装饰,把各家各户门前都打扮得绚丽多彩、吉祥和谐。据有关资料描述:汉代广州、佛山等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由此推断,广府民间春节贴门神的习俗在汉代已出现。不过,广府人贴门神也有讲究。门神的两个人物应该是相向的,即人物的脸部是对在一起的;忌“反贴门神不对脸”的现象发生。相背即代表因事失和,与人闹别扭互不理睬等。广府人还认为除夕不经意贴错门神,来年必会遭遇灾难,或遭遇生老病死,或被劫财等等,需事事保持高度警惕。

“福”到的故事

每逢新春佳节,广府人不少家庭都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南宋吴自牧著的《孟粱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的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无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倒过来贴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等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当然,广府人贴“福”也有讲究。“福”字分门福、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字,不能乱贴一气。无论“正福”或“倒福”都应是“斗方”(注:斗方,中国书画装裱样式之一,指一两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民间年画中,把这种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称作“斗方”。现年画中亦有斗方的体式)。体式。门福应贴“正福”,有“迎福”和“纳福”之意,当然要端庄大方,因此以正贴为宜;相反,门外如果贴倒“福”会让一家有一种流年不顺的感觉。在门内,一家厅堂只能贴1个“正福”,须坐东向西,象征“福如东海”;一家厅堂也只能贴1个倒“福”,须坐北朝南,这叫做“福入厅堂”,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就视为不吉利了。

上一篇: 我们的节日之春节(一)——摆年桔 寓意新年吉祥 下一篇: 我们的节日之春节(三)——开年大吉 爆竹声中财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