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之七夕——摆七夕与拜七祖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8-10-13
  • 浏览数:

农历七月初七为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为“七夕”,广府人俗称“七姐诞”,也是旧俗中广府地区未婚女子最隆重的节日。城市街道和乡间许多村庄都有“拜七姐会”的组织,五、六月份开始便筹办摆七夕和拜七姐的活动,每个年轻人都利用空余时间巧制各种工艺品,多以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甚至蔗渣、稻草等废物,制成各种花果、器皿、宫室、仕女、灯饰等。还有用小杯或小盆子浸发稻谷、绿豆芽等,中间空出一个小圆圈,以备七夕点灯之用,这类盆栽称为“拜仙禾”“拜仙菜”。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七夕诞来临。

农历七月初七初更时分,姑娘们便开始盛装“拜七姐”。拜台上摆上生花、时果以及自制物品(不可缺的是脂粉,富有人家还摆上古董珍宝)。姑娘们一个个盛装打扮,争妍斗丽,还邀集亲友,唤招瞽姬(俗称盲妹),作终夜之乐。凌晨一到,姑娘们焚香燃烛,向空中叩礼,为之“迎仙”。据说,七月初七晚仙女7次下凡,因此,自三更至五更,姑娘们共拜7次,为之“拜仙”。礼拜后,姑娘们各自在朦胧的灯影中持线穿针,插过者便称巧手(乞到巧了),然后焚烧纸扎的“梳妆盒”(内装纸制的衣服、鞋、脂粉、镜、梳等)。拜祭毕,台上的摆设直至初七日午间,称之为“拜牛郎”。拜仙的风俗,已嫁之女子多不参与,只有新嫁之初或次年,必行“辞仙礼”1次,即于七月初六夜间礼神时,摆上“三牲”、红蛋、酸姜等向“仙女”禀报,然后又摆上沙梨、雪梨等果品再拜,取离别之义。

初七午间“拜牛郎”,以童子为主祭。各家各户的少年男女,聚集在屋檐前礼神。礼毕,燃烧1个小“梳妆盒”,称之为“拜檐前”。旧俗认为,屋檐前的神为龌龊神,礼拜了此神,可保佑孩子不生疮疥,干净整洁、行为端庄。个别家庭还于是日贮些清水于坛内密封起来,名谓“七月七水”,据说此水对调药治热性疮疥有特效。还有的地方有到河里去“洗龙舟身”的风俗,谓之可驱病强体。广州地区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习惯,舟以素馨花、茉莉花装饰,说是运气好的时候可以观看到“石门近照”(即于沉香浦中看到整个广州城的倒影)。这些旧俗到现代虽然逐渐消失了,但是它所折射出的是广府地区广大女青年追求靓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

民俗专家认为,七夕既是中国夫妻团聚节、情人节,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纪念日,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团结的象征。广府地区“乞巧”习俗,首先体现了古人对夫妻团聚和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其次,体现了古人希望广大妇女自强自立,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祈盼;再次,体现了人们对“苦干加巧干,勤劳能致富”传统意识的认同。

上一篇: 我们的节日之清明——扫墓插柳与慎终追远 下一篇: 我们的节日之中秋——拜月赏月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