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广州市经济环境不断改善,作为现代经济最活跃的中小企业的数量、质量、技术、品牌等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为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因经营规模小,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融资贷款难和担保难等困难。
为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帮助缓解融资难题,广州市政府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1999年,广州市第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创办;随后,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相继成立,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与银行架起了连通的桥梁,不但填补了交易链中的空白,更好地发挥政策性资金放大与杠杆功能,而且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比较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的难题。市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主要的创新举措有:
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有关操作细则。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制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操作细则(试行)》(简称《细则》),规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广州市中小企业,均可提出融资申请,并提供财产抵押或质押反担保、信用反担保等;融资担保中心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以保证的方式提供担保。《细则》规定,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得超过实有担保资金的5倍;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实有担保资金的10%;担保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该方法暨有效保障贷款银行债权的实现,也可使企业及时获得生产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
发挥信用担保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2004年5月,广州市信用担保企业协会成立。该协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自身建设;起草广州市信用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司准入条件、操作规程、风险控制以及监督机制等予以明确规定,规范行业内各类担保行为,树立信用担保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和保证其公信力。
加大财政扶持促进担保机构发展壮大。自2004年起,广州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2004—2006年,市财政共投入5500万元补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争取国家、省扶持补助资金2240万元,为12家担保机构申请办理了减免营业税1600多万元,有效地提高了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广州初步建立起由广州市融资担保中心(政策性机构)和广东银达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华鼎担保有限公司等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为骨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并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业务范围逐步覆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银达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先后在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等地设立分公司;广州华鼎担保有限公司在佛山、东莞等地分别设立分公司。
至2006年年末,在广州市登记备案的25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27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181亿元的担保,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难题;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09亿元,新增税收约38亿元,新增就业12万多人,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