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广州小说创作(三)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1-20
  • 浏览数:

1950 ~ 1956年间,广州的小说创作出现第一个兴旺期。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欧阳山反 映互助合作运动的《前途似锦》,反映海南岛革命斗争历史的《英雄三生》;陈残云反映土改的《山村早晨》;黄谷柳反映渔民生活的《渔港新事》和描写抗美援朝的《战友的爱》秦牧写老一代“契约华工”苦难经历的《黄金海岸》等。长篇小说有韩北屏的《高山大峒》,黄谷柳的《虾球传》(再版本),华嘉的《冬去春来》。这些作品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生活作出真实的反映,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时代的激情。这是广州作者描写工农兵、反映新生活的第一批作品。1951 ~ 1953  年,《广州工人文艺》培养了一批工人作家,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如管念祖的《摸锚》、李惠雄的《红鸡蛋》、余明天的《刀片》及与区沃恒合写的《车间主任》。

1962 ~ 1966年,广州的小说创作出现了活跃兴旺的新局面,不但作品数量多,而且质量有所提高,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产生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如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第一部《三家巷》、第二部《苦斗》,陈残云的《香飘四季》,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肖玉的《当乌云密布的时候》,吴有恒的《山乡风云录》等。

这一时期出现一些有创作才能的工农作者,如陈国凯是广州氮肥厂工人,1962年发表 小说《部长下棋》,荣获首届《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奖一等奖。他于1979年调广东省作协文学院当专业作家,1989  年当选广东省作协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代价》、《好人阿通》(第一部)、《荒唐世界》以及中短篇小说选集等著作 13部。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州的小说创作沉寂。虽然中后期报刊也有刊载小说,广东人民出版社也出过短篇小说集,但没有影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州市的文学创作重新繁荣起来。广州在全国率先举起解放思想的旗帜,冲破文艺禁区,发表了孔捷生冲破爱情禁区的小说《姻缘》,陈国凯暴露“文化大革命”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小说《我应该怎么办》、《代价》等系列作品,引起了全国强烈的反响。一批老作家继续奋发创作。欧阳山完成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第三到第五部《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的创作,杜埃出版了30 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雨太平洋》第一部。1978 ~ 1984 年间,孔捷生的《普通女工》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孔捷生的《姻缘》、《在小河那边》,吕雷的《海风轻轻吹》,《火红的云霞》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章以武、黄锦鸿的中篇小说《雅马哈鱼档》获花城出版社颁发的“首届花城文学奖”。章以武还出版了小说集《生命曲》、《应召女郎之泪》。郑逸夫早在50 年代先后出版了《黎明》、《一撮泥土》、《边疆的春天》、《2016 小组》等 4部中篇小说集,80 年代写了50万字的作品,其中《山恋》(与郑潜云合写)获广州市首届红棉一等奖;还发表了中篇小说《漫步人生路》、《香港来客》(后与人合作改编成电影剧本,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等;他是一个勤奋多产的作家,除结集外还发表中篇小说12 部,共约100万字。张欣的中篇小说《白栅栏》、《梧桐、梧桐》、《此剧哪有尾声》,短篇小说《喜期》得全国、全军及省级奖励。曾应枫、岑之京、方亮、王文锦、陆笙、黄锦鸿、张雄辉的小说作品都先后获得广东省新人新作奖。伊妮出版了中长篇选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短篇小说集《初冷尝到寂寞》。她在题材上勇于开拓,艺术上借鉴西方小说技巧;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影响而创作的中篇小说《梦浴》,曾引起省内外评论界的争论。李晴1981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天京之变》发行量 38万册,并于 1983年在巴黎的《欧洲时报》连载,1987年纽约出版了英译本。他还出版《明天我们去采三色堇》,《天国兴亡录》第一、二卷,《没有阳光的城堡》,《我们放弃隐私权》共 6部小说集。中篇小说还有朱克岩的《红狼》、郭仲强的《璇宫秋恨》,均获广州市迎接建国40 周年文学奖二等奖。这一时期小说创作题材广泛,从各方面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讴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新人,赞美新的品德和风尚,或针砭时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充满时代气息。1990年,杨万翔的长篇小说《镇海楼传奇》、曾应枫的小说集《一个女人给三个男人的信》、梁广道的小说《都市美神》先后出版。

80年代广州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得到繁荣。市作家协会成立以来鼓励作家深入生活,把握改革开放时代的脉搏,进一步促进了创作的发展。欧伟雄与广东电视台钱昌石在特区挂职体验生活创作的《商界》,较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风貌,讴歌了时代的开拓者,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张欣深入到律师事务所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回环之梦》,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受到读者欢迎。由于重视人才培养,广州市一批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章以武、欧伟雄、张欣、伊妮、黄锦鸿等在省市文坛,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80年代广州市文联作家出版小说集25 种,小说获国家级奖 5个、省级奖6个、市级奖48 个,受奖作者共 53人。

上一篇: 广州小说创作(二) 下一篇: 文学理论与评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