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广州第一个业余摄影团体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8-04
  • 浏览数:

清末民初,广东的文化艺术事业处于一个高潮时期,广东不仅有由高剑父等人创办的驰名海内外的岭南画派,而且还有一个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摄影团体景社。该社的主要创办人潘达微作为同盟会会员,以惊人的胆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1905年,他与高剑父、何剑如、陈垣等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图文并茂,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提倡社会改革。1926年间,潘达微与李崧、刘体志、傅秉常、詹菊似、潘大施、罗植等人,组成广州第一个业余摄影团体——景社。

景社成立后,社内同仁常在广州小北倚云别墅及宝光照相馆聚会,展出各人的摄影新作,相互切磋影艺,并推荐部分作品供穗、沪两地报刊选用。该社后迁往永汉路(今北京路)财厅前某号楼上。景社成立期间,曾多次举办影展。潘达微还亲自选送社员作品参加上海华社的摄影展览活动。

景社成立之时仅有社员10人,这些人都具有精湛的摄影艺术技艺。19268月上海出版的《民友》画报第7期,就以《画意诗情——广州景社之杰作》为题,显著刊出潘大施的《绿荫斜照》、《平湖新月》,罗植的《渡头夕阳》、《前村叱犊》四幅风光摄影作品。1928101上海出版的《天鹏》画报第22期,刊登了广东著名摄影家来沪参加华社出口展览的消息。林志鹏先生在卷首撰文曰:“潘君冷残,曰冷道人,与李崧君同以摄影称雄于粤东,国际间每获奖品。昔昨潘君,道出沪上,读本刊而好之。宠函见邀,访于逆旅,抵掌谈影坛近事,并出示所作数十幅。及李崧君之作品,无不金玉其采,超美绝丽,为之神往。”《天鹏》画报这期刊登了潘达微的《晓汲》、《篱落清秋》两幅佳作,以后又陆续在各期发表他的《非心非物》、《尘影倥偬》、《淡烟微日雨初晴》等作品,并赞扬他取材写意上做到“脱尽时俗,别具心得”,构图章法则“奇而迈思,化膺为神,因木为巧”。《良友》画报第32、第33期,在介绍华社1928年影屋的精美作品时,亦选载了广州景社潘达微的《永远安息》、李崧的《春池试浴》等作品。19294月出版的《摄影画报》第185期为“全国美展摄影”专号,显著刊出潘达微入选全国美展的摄影作品《花光帘影雨凄迷》,并发表记者述评说:“潘君之‘花光帘影’,黑暗景更射以白光,浅色花又衬以暗色果,色调与章法之妙,不愧佳作也。”

潘达微从事摄影创作活动的年代,正是那“为艺术而艺术”思潮弥漫的年代。作为民主革命志士的潘达微在政治上作了为“三二九”之役的烈士营葬黄花岗的惊人之举,在艺术上亦关心社会民生,他更进一步把镜头对准旧中国社会的现实。他的作品《蚁舟》、《尘影倥偬》、《村南归佬》、《晨汲》、《淡烟微日雨初晴》等,内容都与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潘达微晚年居住在香港跑马地的一座楼房,有一晚他从窗口下望,看见一个劳动者拖着黄包车在昏黄的街灯下踯躅街头,当即及时拍摄了这个镜头。后来,这幅作品在“国际摄影沙龙”获奖。

自从潘达微、李崧、刘体志等人创立景社后,培育了不少人才,到30年代中期,广州业余摄影家和爱好者组织团体之风气很盛,先后出现了红窗社、白绿社、虹社等摄影团体。对于景社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从1928年上海《天鹏》画报所记载的文字便可见一斑,文称:“中国影坛,光社矗起于北,华社峙立于南,粤之冷庐景社,亦卓然并雄,其人才之美,作品之精,皆为人所钦仰。”可见,景社与光社、华社于20年代在中国南北摄影界堪称鼎足而立。

上一篇: 《广东七十二行商报》创办 下一篇: 广州解放前的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