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海珠区新滘镇紧连广州城区,位于广州市南边海珠岛,属城乡结合农村镇,全镇管辖20个行政村和28个居民委员会,面积62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9.6万,暂住人口约16万。水陆交通便利,北与荔湾、东山、天河、黄埔四个区隔河相望,南与番禺、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联。改革开放后,村里加速发展生产,促进了城乡建设生产发展和贸易往来,全镇有大、小马路共百多条,与各村紧密相连。全镇解放初是“鱼米和岭南佳果之乡”。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由原先鱼米、水果之乡转变以蔬菜作物为主的生产基地。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步伐加大、人口密度增大。此时,新滘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发展乡镇企业,三来一补,中外合资等大小企业共1000多间,大型专业市场九个。不仅是“异军突起”的先进镇,而且也是海珠区经济发展主要支柱。2000年全镇企业总收入60.65亿元;完成国家税金1.56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5.76亿元;农业人口年平均收入13007元。第三产业也蓬勃兴旺发展,其中商业有全国性颇具规模如全国第一中外合资楼高30层江南大酒店,中大布市等。1990年“新滘镇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百强镇之一”,1994年又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十亿元乡镇”,同年又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多年来,个人获得全国,省以上先进称号共有42人次。
新滘镇人民在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下,已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农、工商产业的迅猛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已提前迈进“小康”水平,家家户户住上美观幽雅的一幢幢的小楼房,电脑、摩托车、电冰箱、29寸型电视机和先进液晶、等离子电视机等已全面进入村民百姓家,其中有部份人已拥有“小轿车”。一个物质繁荣,文化科技发达,社会安定的新滘正在前进。
新滘镇是怎样为城市建设服务?我们分五个问题来阐述。
一、认真积极扶持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牧、副、渔多种经营,重视改善农民的生活,缩小城乡的差别。
建国前,新滘各村的土地都被少数地主,富农和公堂占有,小土地出租者和中农占有少量土地,广大贫、雇农户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瘦瘠边远地。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贫苦农民经历了开展减租减息,退租退押运动,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把少数人拥有的土地租有制转变为广大农民拥有土地的制度。1952年为了更好地集中劳动力,资金,农具等战胜自然灾害,做到农具互通有无,便于生产筹集资金,发展农业多种经济,有些农户自发组织互助组。由于互助组参与农户不多,只能适应小农经济发展。1955年9月新滘地区和其他地方一样掀起大规模农业合作化运动,广大农民自愿参加农业合作化,后又发展为高级农业合作化,把农民耕种的土地,农具、劳动力全部入社,称为集体所有制。随着全国形势发展的需要,1958年6、7月间全镇建立了人民公社,各管理区改为大队集体所有制。
当时,党和政府无论在供贷资金物质供应上都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农民的生产关系转变后,从原有个体经营转为集体所有制经营后,由于农业资金,劳力各生产里高度集中运用,生产是稳定地发展了,农民生活不断改善,村容面貌不断改观。随着广州城市工业生产发展,人口增长也迅猛地增加,因此存在蔬菜,副食品供应处于求过于供的现象,为了适应城市变化的需要,新滘把水稻占耕地面积80%,分期分批地改种蔬菜等经济作物,成为广州市种植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之一。经过不断地研究改良做到蔬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种植面积广,复数指数高,特别是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创新,才能有此成就。回顾新滘镇蔬菜发展是采取四个方向来促进生产的。
1.把接近城市的生产大队,如联星、五凤、凤和、石溪、红卫等大队(2000年后改村)先走一步大力发展以种植,蔬菜生产面积为主,逐步扩大到其他生产大队。因为这些大队有种植蔬菜的经验。而且,靠近城市无论在运输、肥料、技术等都处于有利状态。解放初,新滘地区曾是鱼米之乡,就是在海珠区(原称河南区)曾经管辖联星农村地段。在1956年期间桥东、郭敦、瑶头、南边生产队还可见到大片稻田,1956年7月成立联星高级农业社后,在社长张明带动下,日以继夜,不辞劳苦奋战几个月把南田生产队砧板围由种植稻田六、七十亩面积起渠、起坜、改种蔬菜,在此带动下,桥东、新港、沙园等生产队相继效仿把稻田改种蔬菜,借此机会增加社员经济效益。1958年底联星大队并入新滘人民公社管理后,已经是一个与蔬菜经营为主的生产大队,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创造广州郊区生产大队蔬菜日产量10万斤以上的上市供应的记录。如西洋菜等水生作物原亩产千余斤,增至亩产几千斤,达到翻二番的创举。
2.以老带新,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和生产指导的工作。如五凤大队党支书张巨、大队长张初,为了把沙溪生产队原种植稻田,改种蔬菜和甘蔗经济作物,便组织大队内有种植蔬菜经济经验旧凤凰、泰宁生产队的技术老农到改种蔬菜和经济作物的沙溪生产队里实行传帮带技术指导,并培训了该队青年农民,掌握种植蔬菜的知识,使他们懂得种植蔬菜操作全过程的经验。
3.因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做到高产、优质,多品种、均衡上市,以供应城市人民的需要。凤和大队一贯在城市有种植韭菜韭黄,生姜的美名。称为“凤江韭黄,是广州远近驰名。为了发展上述品种生产,把原打算种植其他作物的面积,连片改种有声誉的韭菜、韭黄,以适应城市的需要。三滘大队还利用河涌纵横,水源充足,适宜大力种植茨菇、莲藕、马蹄等水生作物。石溪大队利用城市居民的污水,自流排灌到西洋菜田里,使种植产量不断增加,不仅节约了人力,而且还节省了肥料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该镇还积极发展水果和花卉作物发挥其种植水果历史悠久之名。它也是广州市水果生产重要基地之一。全镇有果树面积1115公顷,总产量每年11925吨,而有着美名的大塘胭脂红番石榴,仑头红肉杨桃,北山和东风村桂味荔枝,小洲妃子笑荔枝,土华石硖龙眼等,这些水果品种是饮誉省、港、澳。此外,还重视经济作物的发展如琶州、赤沙大队种植甘蔗,以及新洲,联星鱼苗场,江贝奶牛场,在广州市内是有一定声誉的。
4.大力栽培反季节的蔬菜品种,甘蔗做到四季常青。淡季不淡,全年有丰富的新鲜蔬菜供应市场,做到络绎不绝。早在1960年7、8月间,当时任海珠区委主管农业书记赵吉祥就从哈尔滨市引进一批玻璃块,在凤和大队桂田生产队选地几亩,建造室内玻璃房,进行反季节蔬菜、花卉种植的试验栽培,与此同时,也进行露天田里改用薄膜覆盖种植蔬菜,花卉等试验,如夏天气候生长的通菜,在冬天气候进行试验;夏天气候生长的黄瓜、豆角、节瓜等品种在冬天气候试验,冬天气候生长西洋菜、菜心、生菜在夏天气候试验,反复在温室内试验,为了取得成果,还指定时任凤和大队党支书吴福满为责任人,配备一些老农和技术人员在现场操作。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采取温室效应,大多数品种一连四季均可以种植,种植面积广、复种指数高,如菜心、白菜、韭菜等成年可以种植,瓜类、豆类、茄类和空心菜等在春、夏可种植。秋季和冬季多种植根茎类菜,经过反复试验实践证明已创造了不少名优蔬菜有凤和的韭黄香嫩美鲜,铁丝豆角爽滑无渣,获得省、市农科奖励。还有在联星泉塘铜壳叶芥兰,青柳叶菜心,敦和大茄,凤和、联星等大队蔬菜名优品种试验成功后,在镇各大队全面推广,以增加蔬菜名牌品种上市。这些品种除供应广州市外,还大量销往港澳和省内各地。当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参观新滘人民公社时,即席题诗一首:其中有句“千红有树、百果满园、鹅鸭浮塘,猪兔溢圈”这就充分说明新滘农业生产正在走向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道路。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农民“洗脚”上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部分有种植专长农户到新滘镇外承包山头、荒地、养殖鱼虾、发展异地农业。据1998年统计,有八成到白云区、番禺区、四会县、清远市、台山县等承包荒地、鱼塘等有619公顷。
新滘镇成为广州农、牧、渔业全面发展的一个镇。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彻底改变了农民贫困而走向富裕的道路。
二、促进城乡的发展,挖掘自身的潜力,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建设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方针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新滘镇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依靠大城市交通方便,以及镇内大专院校,科技单位众多的优势。1983年后,全镇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利用城市工业横向联营的企业和为城市工业配套的加工企业不断增加的优势,以及利用外资兴办的合作企业,该镇乡镇企业的“异常突起”已成为新滘镇及至海珠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来一补”使企业发展迅速,担任镇委书记吴福满、镇长黎其树等同志依靠科技的决策精神和务实工作态度,寻找合作伙伴,并与商榷有关条件,达成共识,采取三项决策,促进镇企业加速发展。
第一、先后创办一批骨干企业、巩固了企业阵地。如广州第一水泵厂、新滘服装厂、广州锅炉二厂、南方制漆厂、广州金鼎乳制品厂等,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使这些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如广州第一水泵厂其前身是新滘农具修造厂,是一个亏损经营厂,后来扭亏增盈、找到适销对路的水泵生产,才逐步名声大起,连续多年来评为广州市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厂长莫志林工作出色,是全国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的称号,其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欧美等地,出品值占全厂总产值50%,出口创汇连续多年超百万美元。金鼎乳制品厂,近年来由于奶粉生产竞争剧烈,广州各类乳制品繁多。但该厂在全体员工努力下,技术上不断做到精益求精,生产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由于产品价格平宜,很受市民喜爱,销量日增。
第二,抓住市场信息的机遇,发展“拳头”产品,打入国际和国内市场。1986年后建成投产的广州百事可乐汽水厂,是该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走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经济发展道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视察广州百事可乐汽水厂欣然题词:“对外开放政策给乡镇企业带来好处”。该厂是共同投资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2775万美元,该厂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员工350人,其中硕士2人,本科生24人,大专生43名,该厂装设了数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年产饮料13.5万吨,为中国饮料市场供应符合国际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的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等三个牌子饮料产品。1999年实现利润双丰收,卓越的营销模式和高标准的产品质量监控,连续获得世界级的优质奖项两项大奖。多年来镇可分得该厂每年盈利1500元万人民币。1992年后又组建广州新珠江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扬协成集团创办扬协成(广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天然爽和豆奶类饮料,国内销售市场上颇受欢迎。
第三、乘胜前进,全面发展经济,让更多企业造福新滘。在发展经济同时,镇注意创办一条龙服务生产线的企业,更好为其它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运转生机。香港时泰工程公司合资1200万美元兴建新美制罐有限公司;投资600万美元兴建新泉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投资400万美元组建新力纸品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已担负起广州市新珠江集团属下12家的公司所有产品一条龙服务的包装、容器、纸箱等全部自行解决。12家企业已解决新滘镇劳动力9.355人,比1980年乡镇企业职工总数还多了2083人。此外,各村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与香港商人组建一批中外合资的企业,如土华村镇泰玩具厂,仑头村鱼具厂,黄埔村好得利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等等一批企业。
三、广泛利用闲置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的潜力,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开拓和发展。
新滘镇地处广州市南边,不仅水陆交通方便,而且四面环水,环境优美,还有着大片珠江河上冲积而成的土地。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极其有利。以下分四个问题来阐述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1.首先是支持了广州房地产业的发展。海珠区近年来是占据广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应该说: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广州房地产业的兴起,靠近珠江南岸的联星、凤和、琶洲村等的地方开发,为地产商所青睐,想方设法,吸引投资者居住,以利开发。近年来,已有二、三十个楼盘拔地而起兴建了几百幢高层建筑,星罗棋布沿珠江河鳞次栉比,矗立在新滘镇土地上。海珠区人口从80年代仅有32万人,进入2000年后已翻了两番,增加至常住人口90余万人。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国家征用农民的土地进行建设和其他用途,也势在必然,由其是发展房地产业的开发是带旺了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
2.大力促进城乡物资、人员交流,创办一批大型商业网点,走城市综合商业发展的道路。新滘镇地处海珠区城市中心,繁华路段的村有联星、五凤、凤和、石溪村等,由于种地日益减少,农民赖于生存就是劳动力出路,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各村劳动力就业得到解决,也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联星村农民意识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借毗邻荔湾、越秀城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走城市型、开放式、农工商全面发展的道路,在书记邓大牛、村长李庆津苦心经营下,取得显著成绩,共兴办村社联营企业148间,拥有固定资产5071万元,厂房面积15.9万平方米,全村有1420人从事工商业,占劳动力总数的61.9%。其中位于江燕路兴办的南泰日用品批发市场,场内面积有130000平方米,是广州市具有现代规模综合式的日用品市场。
3.在海珠区繁华路段创建全国农民第一间四星级酒店。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拓大型商业网点,活跃市场经济发展。位于海珠区繁华路段昌岗东路的江南大酒店(现称珀丽大酒店)由联星村与香港传统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兴建,是一间具有国际标准和南国特色的四星级大酒店,也是全国首家由农民集资兴建的外向型企业。当时任海珠区常务副区长李国新亲自参与此项工作筹建,并到香港、新加坡等地考察,审议规划,制定方案。该酒店总投资3000多万美元。1988年建成开业,楼高30层,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外形雄伟壮观、豪华,内有套房465间,中西餐厅、泳池、酒吧、舞厅、网球场、商场、银行和停车场等四星级设备。同时,新滘镇还把闲置用途而未动工的土地积极开拓第三产业,活跃市场经济。如凤和村在广州大道南路西侧兴建凤和天雄纺织城,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总投资5600万元,内有铺位1000多个,并配备了银行、电讯、运输、保安、消防等一条龙服务机构。纺织城南边经洛溪桥可通运番禺、中山、顺德等区、市;北边通广州大桥进天河区闹市,外环路、华南快速干线近在咫尺往来,交通十分方便,纺织城经营全国各种高档装饰布料,而且设施齐全,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新滘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具有一定规模,年销贸易达二亿元以上有著名广州中大布市,以及华南汽车贸易城,华南百货鞋业城,长江塑料五金城,石溪装饰材料城以及近期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标准的广州交易中心和香格里拉六星级大酒店,也座落在琶洲村内,这些都是海珠区规模较大的商业场地,也是新滘镇管辖的商贸重要场地。由于工商事业的兴旺发展,也拥现出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热心于社会群众公益事业,如长江实业公司赵汉杰,华南汽贸公司黎名准等人。
四、栽花种果,造福后代,确保“南肺”的实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新滘镇东南部各村有小洲、土华、龙潭、赤沙、北山仑头村等,这里果园连绵不断,葱绿成比,有“广州市南肺”之称,主要种植杨桃、荔枝、龙眼、柑桔、橙、香蕉等。
五、党委重视,积极开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丰富农村群众多姿多彩文体活动,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1.新滘镇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该镇经历了白云、海珠区的领导。首先,在区委、区政府重视下,依靠人民群众,为群众着想,办实事好事。在此认识下,积极开展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新滘镇曾经历两次给海珠区领导,区都指派得力干部赴新滘开展各项工作。第一次交给海珠区管理是在1960年6、7月间,区指派时任区委副书记赵吉祥,主管农业书记,并兼任农村工作部长。笔者记得当时处于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供应紧张,副食品供应奇缺。为了解决农民困境,在赵书记领导下,区各系统内抽调了百余干部到新滘镇(当时叫新滘人民公社)开展大规模社教活动,这些干部绝大部分被派到村、社(当时叫生产大队、生产队)农民三同(同食、同住、同劳动)搞调查研究(现叫蹲点),协助生产队搞好生产,搞好社教工作,做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疾苦,当时新滘农村不比现在交通发达、车水马龙,当时笔者骑自行车从镇政府所在地大塘村到沥滘村工作,要走过五条小涌桥才能到达。当时正是高温多雨季节,蔬菜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解决渡淡问题,以及战胜自然灾害,区委、区政府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支持,从银行、信用社内及时放出贷款,以解决农民急需购买肥料农药、种籽、运输工具等资金;区还拿出资金,从哈尔滨购进玻璃在凤和大队搞蔬菜反季节温室试验田。赵书记,在新滘公社工作期间,深入到凤和,大塘大队,访问老农后,撰写了新滘培植蔬菜优质种籽的经验,在广州日报上宣传报道。区工作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后,区委提出解决蔬菜上市要求做到“高产、优质、多品种、均衡上市”,以及做好因人、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经济作物和蓄牧业、渔业等,满足更多农产品供应市场的需要。在此期间,还开放了农贸市场,允许农民在自由地种植蔬菜和自养家禽上市。实行一系列措施后,农村出现新气象,农民购买力提高,农民生活不断地得到改善。1986年,新滘镇再次移交给海珠区管理,区委曾经指派区委常委冯成标,任镇委书记,加强镇工作领导,区委常委把新滘镇重大的事纳入议事日程,重视解决镇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问题。区“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镇重大工作决策。在这段工作期间新滘镇有多间中外合资企业进行投资;三来一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旺地发展。朱森林省长题词:“出口创汇大户乡镇企业样板”。
2.新滘镇经过多年来艰苦奋斗,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不忘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抓好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做到从严治党,清除腐败,吸收新鲜血液,培养有朝气蓬勃党员,并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权利、义务的教育。大多数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党纪国法,还选拔一批年青干部、党员到中外合资企业和骨干企业担任主要职务,如选拔青年干部黎启敬到组建中外合资企业百事可乐厂担任总经理(后任新滘镇镇长);莫志林担任第一水泵厂厂长。两人任职后工作出色,为发展作出贡献。多年来,新滘镇获得全国性、省等奖励分别有教师、民兵妇女、计生、治保、水利、企业人员、体育工作者等共42人。与此同时,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社员文化素质。全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镇从扫除文盲提升到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岗位技术的专职培训教育阶段。电脑、财会、服装、电工、摄影、书法、农科技术等培训常年举办,全镇受训面达33%。
3.丰富社员多姿多彩文娱生活,开展多种体育活动项目,增强社员强健的体质。
自1987年以来,镇每年举办农民摄影展览,新滘青年摄影团有230幅作品先后在广州青年文化宫展出;联星村农民画家陈师苏举办个人画展,曾在北京东城区文化宫展出;镇教师曾培干《瓜影满塘》获得市、省、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并送到联合国展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如仑头文娱组在奥剧曲艺弹、唱、表演获得区文化馆的好评,镇文化站每年还组织一次群众卡拉OK大赛。体育方面,全镇现有小型足球场12个,标准蓝球场13个,乒乓球室40多个;业余到体训队98个,参与人数达1498人。1993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2000年被选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还有龙舟竞渡,舞狮,武术,游泳,田径等运动,多次获得区,市级体育方面的嘉奖。
4.全镇农民收入提早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目前,农民生活已经乐融融,农村已出现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全镇做到村村有幼儿园、敬老院,彻底改变了农村面貌。
各村“五保户”供养问题也获得解决。由于允许宅基地兴建农民住房,农民住宅楼成排矗立在各村庄里,农民居住得到解决,有不少人家还把多余房屋出租给来城市“打工一族”居住。目前农民着眼点是重视自己家园的“双化”(绿化、环境优化),过着富裕、舒适、宁静的生活。如石溪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又抓好村民居住和生活改善,并十分重视环境美化绿化工作,还抓好建造东壁公园、石溪公园,另有5个小景泰蓝区的规划也取得显著成绩。因而,石溪党支部获得“广东省党先进组织”光荣称号;后又被评为“广州市文明村”。近年来,联星村为了解决社员后顾之忧,筹资五千万元,修筑村内道路1.2万米,修筑排水渠3090米,兴建敬老院两幢、卫生院一所,新建综合楼4幢、幼儿园4所。1988年村干部已实行退休制度。2003年斥资8900万元,为已退休人员购买社保。实现老有所养、青有所用、幼有所托、孤寡有依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各村还实行“农转非”的农业户转为居民户口,实行每个人一次性补贴的办法,解决他们今后生活出路。如五凤村五村一社实行每个社员补贴5万元。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农民住宅要实行“城中村”的改造走城市化建设高层住宅的发展方向,现沥滘村已开始进行试点。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新滘地区将成为广州中心城区之一。1999年~2002年全面开展撤镇建街工作,先后组建江海街、凤阳街、瑞宝街、南洲街、华洲街、琶洲街、官州街七条街。该镇昔日辉煌一时的“鱼米之乡”、“岭南佳果之乡”将成为历史而永载史册。
后记
由于广州市城市建设不断地向近郊发展,新滘镇2002年己被撤消,改作七条行政街,原镇所属生产大队也改为村归属所在的街道管理。但其历史贡献是巨大的,且土地面积占海珠区总面积三分之二。
笔者曾在海珠区农村工作队十余年,先后到过新滘镇凤和、五凤、琶洲、黄埔、联星等大队(村)驻队三同同食、同劳动、同住和蹲点。曾耳闻、目睹在党的领导下新滘镇的三农问题,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工、商、外贸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民生活蒸蒸日上,住上一幢幢楼房,房屋宽敞、舒适,环境优美;农村起着深刻变化,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繁华昌盛,社会安定,一个新农村正向着城市化发展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