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开拓闯新路 奋斗铸辉煌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1949年10月14日,华南最大的城市广州宣告解放。11月11日,庆祝广州解放大游行和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在广州举行。古老的广州城从此获得了新生。解放56年来, 广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羸得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经济的大发展,实现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的大跨越。2004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4115.8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00 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国内十大城市第3位。作为中心城市,广州在商贸、金融、交通运输、旅游、信息服务、科技、文化、教育以及综合性工业制造能力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2004年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解放以来,广州的经济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下面几个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1957〉。广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建立了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企业,并在这些企业中实行社会主义的计划管理体制,同时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改革。革命解放了生产力,调整了生产关系。党和政府一系列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在1950~1952年三年间,广州市工农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15.3%。的速度增长,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0%。,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9%。 1952年,广州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86亿元,比1949年增长53.47%。, 发展速度大大超过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1953年至1957年,广州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此期间广州工业保持了持续、稳定、髙速的发展。五年中新建和扩建了广州第一造船厂、广州钢铁厂、广州造纸厂、西村电厂、广东拖拉机厂、广州缝纫机厂等一批较大型的、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企业,基建投资2.37亿元,其中轻工业占55.98%,重工业占36.34%,农业占7.677%。由于农、轻、重的投资比例比较恰当,广州工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8.6%、其屮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4.17%。,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27%,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生产的发展,促使市场活跃,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这是广州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这个时期,全市新建了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煤炭、炼焦等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广州重工业的基础,同时还新建和扩建了 一批轻纺企业。但由于受到"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影响,搞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在实践上严重脱离实际,片面发展重工业, 结果是挤了农业、轻工业、商业和城市基本建设,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1958-196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幅度降至5.3%。,其中工业递增速度降至6.3% ,农业递增速度降至0.8%。,城镇人口和职工队伍急剧增加,粮食供应紧张,市场通货膨胀,财政严重困难。

  1963~1965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广州市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内容主要是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提出今后以发展轻紡工业为主的方针,纠正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国民经济调整收到一定效果,广州工农业总产值递增幅度升到至9.1%。,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9.7%,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6.3%。财政困难得到扭转,市场稳定,物价逐渐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

  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 1976年),即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广州社会经济建设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67年和1968年两年,广州工业大幅度下降,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下降了 10.9%和20.7%, 1968年工业生产倒退到1964年的水平。十年间,广州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下降到9.5%。

  这一时期,在工业建设中还执行了"战备疏散"的方针,在从化、花县、英德等地建立了一批"小三线"企业。十年中基建投资达8.4亿多元,相当于前两个五年计划的89.6%。,其中重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1.8%。。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年),除了 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工业总产值增长12.12%和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工业总产值增长12.88%。之外,其余三年工业总产值分别只增长1.1%,1.8%,6.8%。

  十年动乱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具体表现在:农业和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工业中轻、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建设、流通、分配领域混乱,劳动就业问题十分严重,人民生活欠帐很多,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 2005年)。这其中又可分为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展开〔1978~1991)、综合配套、构建社会主义巿场经济(1922-1997)、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1998~ 2005)三个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州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从此,广州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成为建国后最好的时期。

  1979年,广州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和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以流通为突破口进行了城巿改革,放开价格,搞活流通。1984年起,改革开放在广州全面展开,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企业集团,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等等。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广州市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条战线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八五" 期间和"九五"头两年的经济增长跃上新的历史台阶。1997年以后,广州摆脱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适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和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思路。2004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15.81亿元。随着广州城市空间架构的逐渐拉开和城市功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或正在建成,广州奠定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广州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显著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快速发展,以及近5年来经过了髙力度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广州工业形成了以机电、轻工、钢铁、汽车、医药等11个板块为重点,围绕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大发展的工业布局。200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27.1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9.5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6%。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44亿元,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业从传统城郊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变。

  对外贸易总值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447.96亿美元,共中出口总值为214.73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改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不断拓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的比例从"八五"期末的5.91:46.67: 47.42 调整为2004年的2.75:43.92:53.33。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1.2%,47.7%。

  市政建设有很大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经过解放后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建设,广州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一批对全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建成并顺利转场使用,南沙港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正式投产,大学城一期工程竣工。此外,地铁二号线工程基本完成,三号线开始铺轨,四号线全面施工,广州新火车站项目投人建设。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或正在建成,广州市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型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解放56年来,广州人民生活质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民收入逐步提高。1992年,广州市民的生活巳基本达到小

  康水平,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到2004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1025元,居全国各城市第二位。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8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6625元。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425682亿元。

  经济的发展带来居住条件和生活消费品的变化。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8.18平方米,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6.59平方米。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摩托车、组合音响、影碟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普及到普通百姓家庭。从2004年开始,广州市民买房买车的钱,均呈20%。的速度增长。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广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城巿中的名次不断前移。1980年,广州名列十大城市的第6位,1992年已跃到第3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1997年,与其他九大城市相比, 广州市的许多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靠前, 国内生产总值及增幅均居十大城市第3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上海同时突破人均3000美元大关,达到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4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5.81亿元,年均经济增速连续15年超过15%。,人均GDP为68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广州地区组织的国税、地税以及财政收人约占全国的1/20。

  56年广州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和发展,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当前,广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委书记张德江曾向广州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新思路:"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对广州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定位。我们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人民将会继续努力,顽强拼搏,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广州的未来将更美好,广州的明天将更辉煌。

上一篇: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思考与启示--兼读沙东迅教授《广东抗... 下一篇: 春满南越台 五羊古城换新颜--1949至2000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