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日军侵华在东山留下的血债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在广州沦陷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对广州进行了 14个月的狂轰滥炸,许多房屋和田园被毁,无数市民在炸弹下丧生。

  日军飞机狂炸东山 

  据资料统计: 

  1937年夏,日本侵略军开始频频空袭,东湖附近的居民半数向海外及四乡疏散。培正中学迁鹤山,培道女中迁肇庆,各校走上流徒生活道路。

  1938年5月12日至7月14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先后50多架次在德政中路、霞飞坊、秉政街、大塘街、中山大学、金鱼塘、文德路投弹轰炸,毁坏房屋76间,炸死25人,炸伤71人。

  1938年5月28日,上午8 时至下午4时,日本侵略军的飞机71架,分三批狂炸广州市

  区,合群路、新河浦、寺贝通津被炸毁民房数十间,居民死伤百余人。

  1938年5月28日,上午8 时40分至下午4时16分,日本侵略军的飞机71架分三次狂炸市区,二沙岛、大沙头共投弹28 枚,炸毁民房数十间,居民死伤近二百人。

  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位于广州近郊的黄华塘乡先后两次惨遭.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居民"共死伤百余众,田园庐墓,尽成丘圩,一片荒凉,惊心怵目"。

  1938年6月4日这一天,日军派出61架飞机狂炸广州市区,民众死伤3000余人,毁民房200余栋。一周之内,广州市民死伤达50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恤孤院后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被日机炸毁,现仅存遗址。1938年4月,何香凝将位于百子路的"双清楼"的房子让给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办公,主要用作接待爱国人士和部署抗战事宜。是年10月,八路军办事处迁到粵北韶关,后来"双清楼"被日军炸毁。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保安前街、庙前西街和龟岗署前街大部房屋,均为日本侵略军占用,只留保安前街至庙前西街和龟岗署前街这一十字路作为居民通道,其余被划为禁区。12月9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连驻本街的外国人产业也被日本侵略军封用。东山教堂、培正中学、培道中学被改为军事留医医院,培贤神学院被改为药房,恤孤院路及瓦窑后街一带,房屋几尽被毁,东山完全陷于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7月,黄华塘乡民众组织"追悼殉敌会",举行追悼死难者大会,在乡中被炸地点刻石立碑。这块花岗岩的石碑现位于广州市黄华路黄华塘,石碑高1.71 米,宽0.76米,碑文正中刻有隶书"血泪洒黄华"5个大字,碑文记述了日寇轰炸黄华塘乡民的惨况,这是日军侵华在东山留下血债的历史见证。

  日军细菌战部队试验基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进行细菌试验和细菌战,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之罪已早为人知,而日军部队在广东进行细菌战的事实,却屡为侵粵日本细菌战犯所掩盖和否认。日本一民间组织根据当年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丸山茂的揭露和证言,并经进一步调查,确认在广州发现了细菌战部队旧址。

  侵粤细菌战部队成立于1939年,是侵华日军的四支细菌战部队之一,代号8604,对外称华南防疫给水部。大本营设在广州百子路原中山大学医学院〈当时该大学迁至后方〕,即现中山二路74号的中山大学医学院图书馆旧楼及附近地方。这栋三层楼的图书馆旧楼,是当年波字第8604部队疟疾研究室、动物室及大本营本部的所在地。四层的红楼(现已拆除〕当年是日军细菌部队兵舍现在的实验动物中心,当年是细菌部队细菌培养室。基础学院办公楼当年是波字第8604部队的经理室。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范围内,另外还有多处建筑为日细菌部队使用过。现大学内部分旧桌椅上仍留有"波字第8604部队"的印记, 大学生物生理教研室现仍使用的木椅有"係长室"字样及标注日文的铁框玻璃柜。

  该部队机构庞大,配有1200 多名专业人员,本部下设总务课以及细菌研究、给水研究、传染病治疗研究、鼠疫研究和病体解剖、器材供应5个课及疟疾研究室、细菌培养室、动物室等。该部队主要是从事细菌和各种传染病的研究,进行细菌培养试验、病体解剖、实施细菌战等活动。在部队长佐藤俊二指挥下,使用沙门氏菌、伤寒菌,采取食物撒菌、菌液人体注射和带菌蚊虫、跳蚤、老鼠传播等手段,秘密杀害大批中国军民,并留下了严重的疫情后果。细菌战基地四周戒备森严,设有武装守卫,有的地方还用铁丝网围起来,并严禁其他人员进入,极其保密。这段历史中闻极少人知道,日军也鲜有人知,以致广东现代史及广东、广州各类档案以及卫生、防疫、军史志等无记载。该部队成员丸山茂证实,大量来自香港的中国难民营的难民,因饮用了东京某军事学校带来的含大量斑疹伤寒菌的水而染病身亡。细菌战部队还词养了大量患鼠疫的老鼠, 用于传播疾病试验。难民营的医生每天都拿受害者的尸体做生理解剖,尸体存放在该部队所在大楼的地下室。

  至于该部队用细菌杀害大批香港和广东难民的地方,则是在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即现广州海珠区南石头街广州自行车厂及广州造纸厂一带。

  日军在东华东路、德政南路设立慰安所 

  据考,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日军在东华东路一带设立的慰安所遗址,位于东源大街、东源新街、东源东街这三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今编号为东源大街7、9、 11 、13 、14 、17号,东源大街牌楼尚存,花岗石坊额西面刻有"东源大街"四字,它见证了日军在侵华期间的暴行。当时在东华东路的出口,还挂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慰安所。日军将南面牛乳基、东面的东源东街的路门辟为出人口,日军通过这两处出入。出入慰安所的多是日军的下士、上士、军曹等级别的军人。一些穿着日本和服的女子时常从慰安所内出来买酱油。她们在公开场合说的是日文,但是私底下却是说朝鲜语。日军使用大批韩国妇女当军妓,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时止。

  德政南路73号(今省卫生局幼儿园〕,广州沦陷前原是国民党东堤区警察分局。1940年, 日军将此处作为蹂躏中国及其它国籍妇女,满足日军兽欲的慰安所。日军将此处占据作为慰安所时,把写上"大日本帝国' 海军陆战队慰安所"的牌子挂在门口,每字40公分。所内有50

  至60名慰安妇,大多数是讲本地语、穿日本和服的中国妇女,亦有韩国和日本的妇女。白天到这里来的是日本士兵,晚上来过夜的以挂东洋刀的日本军官为多。每逢节假日,来者犹多,喝得醉昏昏的,丑态百出。这种劣行从1940年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军投降。这是日军在穗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个铁证。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录着日军侵华罪行的慰安所大多已被拆建翻新。除了少数见证日军侵华的老人外,很少有市民知道浸染着妇女血泪的慰安所曾在东山东华东路、德政南路真实存在过。但历史不应被遗忘,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更不能忘记国耻和那段屈辱的岁月。

  (资料来源于东山区档案馆)

上一篇: 番禺人民的抗日斗争 下一篇: 抗战期间的广州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