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陈独秀在中共三大前的心路历程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4
  • 浏览数: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这个方针的制定,来之不易。就是此时作为中共领导人的陈独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逐渐转化的。

  一、对与国民党合作持怀疑态度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独秀已转化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分析社会。通过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总结,陈独秀深刻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夺取政权,才能创造一个真正理想的社会,"只有劳动阶级胜利,才能救济中国底危急及不独立。" 他对无产阶级所负的历史使命,革命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多次指出:"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

  陈独秀也清醒认识到此阶段的无产阶级尚没有阶级的觉悟,"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现在欧美各国劳动者底觉悟,已经是第二步;东方各国像日本和中国劳动者底觉悟,还不过是第一步。" 因此,他对中国当时的工人运动并不持盲目乐观态度,"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

  总的说来,陈独秀虽然认为中国无产阶级在觉悟、组织等方面还很幼稚,但他以革命家的敏感和政治家的长远眼光,意识到无产阶级在中国在政治舞台上,即将扮演重要角色,对此,他寄予厚望。

  而对资产阶级,陈独秀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中指出:"所谓中国资本家都直接或间接是外国资本家底买办,只能够帮着外国资本家来掠夺中国人。只望他们发达起来能够抵制外国资本家,能够保全中国独立,再过一二个世纪也没有希望。" 建党时期,陈独秀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革命地位是一概否定的。

  这就不难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上,对现有政党的态度:"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

  1922年4月1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上海向陈独秀提议,中共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中共中央机关驻地迁往广州,在国民党控制的地方可以公开活动。这一提议遭到陈独秀的反对。随后,陈独秀征求中央其他领导和各地方组织对这一问题的意见,大家都是异口同声地反对。有的党员甚至表示,他们宁可退党也不愿意与国民党合作。4月6日,陈独秀直接给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的维经斯基写信,力陈中共不能加入国民党组织的六条理由:(一)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三)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之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徜若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会),永无发展之机会。(四)广东实力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逸仙派甚烈。我们党徜加入国民党,立即受到陈派之敌视,即在广东亦不能活动。(五)国民党孙逸仙派向来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六)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

  在此问题上,马林无法说服陈独秀,只好于4月24日离开上海,到莫斯科去请求共产国际的最后定夺。

  二、提出"民主的联合战线"

  4月底,陈独秀也离开上海赴广州,参加全国劳动和青年团成立大会。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受苏俄巴意开斯使团的委托,在陈独秀之前去了广州,同孙中山就国共合作问题进行多次谈判。

  1922年6月,陈独秀起草《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对国民党有了新的认识,"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但是,国民党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他们党内往往有不一致的行动及对外有亲近一派帝国主义的倾向。对内两次与北洋军阀携手……这种动摇不定的政策,实有改变的必要。"

  1922年6月,陈独秀在《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中,对中国革命也有新的论述。对革命的对象,他把"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列为革命的主要敌人;对革命的性质,他将中国革命划分为"资产阶级对于封建军阀之民主主义的争斗"和"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之社会主义的争斗"二个阶段,强调第一阶段民主主义的争斗,是当前"至急切要的工作",其目的是实现"对内完全倾覆封建军阀"、"对外促成中国真正的独立" 陈独秀为中国革命制定了分二步走的战略和民主革命的纲领。

  陈独秀的这些观点,在党的二大召开前已被全党普遍接受。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由陈独秀支持。大会的议决案,很多地方来自陈独秀对中国资产阶级的新认识,"中国的资本主义,已发达到一定程度,中国资产阶级已能为他们自己阶级的利益反对封建制度的军阀了。" 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三、初步接受马林模式

  1922年7月11日,马林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详细汇报自己的中国之行和自己对中国革命的新思路。17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听取马林报告。共产国际接受了马林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第二天,维经斯基以共产国际远东部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发布命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接短笺后,应据共产国际主席团7月18日的决定,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并与菲力浦同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 菲力浦就是马林。这条命令,是直接由英文打字机打印在马林的丝质衬衣上的。8月12日,马林来到上海,传达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的"八月指示"。"八月指示"认为:"国民党是个革命组织,它保持着辛亥革命的性质并努力创建一个中华民国。……共产党人应支持国民党,特别是国民党内代表无产阶级分子和手工业工人的那一翼。" "八月指示"就是要马林立即着手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的工作。马林在上海听取了维里杰对达林广州之行的情况说明。 达林的碰壁,使马林坚信陈独秀的"民主的联合战线"是"空洞而不能实行的左倾思想",他断言,不仅孙中山不能接受这种所谓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就是共产国际也不会同意这样做的。

  1922年8月28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中共方面,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张太雷和高君宇参加。马林首先传达了共产国际7月18日的决定和"八月指示"内容,坚持认为只有以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组织的方式,才是可以在中国实现国共合作的唯一可行的具体方法。马林"力言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党,而是各阶级联合的党,无产阶级应该加入去改进这一党以推动革命"。 与会的中共领导,除张太雷外,全部表示反对。陈独秀表示反对意见时说:"国民党主要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不能因为国民党内包容了一些非资产阶级的分子,便否认它的资产阶级的基本性质。"陈独秀还详细分析说,"一个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后,会引起许多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将有害于革命势力的团结"。 总之,"党内联合乃混合了阶级组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

  由于中共二大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案,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考虑到组织纪律因素,陈独秀最后声明,"如果这是共产国际的不可改变的决定,我们应当服从,至多只能申述我们不赞同的意见。"马林说这是共产国际已经决定的政策。为尊重国际纪律,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有条件接受马林提议,这个条件就是"只有孙先生取消打手模及宣誓服从他等原有入党办法,并根据民主主义的原则改组国民党,中共党员才能加入进去。"

  其实,从中共二大到共产国际的"八月指示", 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评价是相似的,要联合和团结国民党达成了共识,唯一的分别是,联合国民党的组织形式--是党外联合还是党内合作的问题。正如李大钊所分析,若真以中共二大设计的那种联合战线方式去搞,怕孙中山断难同意,"采取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是实现联合战线的易于行通的办法",总之,目标都是一样的--联合和团结革命的各种力量,进行革命的战斗。会议最后以一种互相谅解的形式,通过了陈独秀所提出的国民党取消打手模及宣誓服从孙个人以后,中共少数负责同志可以根据党的指示先行加入国民党。

  西湖会议后,陈独秀、李大钊和马林亲赴上海与孙中山先生沟通。后者感于当时特殊困难之际中共对他的信任与支持,就欣然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最终实现国共合作的主张。孙中山还应允取消打手模等原有入党办法,并依照民主主义精神改组国民党。几天后,在孙中山亲自主盟下,中共领袖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等便由张继介绍,正式宣誓加入国民党。

  1922年9月,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国民党各省市负责人开会,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马林和陈独秀应邀与会。孙中山特别指定陈独秀为国民党党务改进案起草委员会九人成员之一,具体筹划国民党改组事宜。

  四、完全同意与国民党合作

  1922年11月,陈独秀、刘仁静、王荷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1月13日,中国代表团聆听了列宁带病在共产国际作的报告。在分组发言上,由于陈独秀不会俄语,便由刘仁静代为宣读《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在报告中,中共向共产国际表态,"要在中国消灭帝国主义,就必须建立反帝的统一战线,我们党根据这一原则,已决定和国民革命的政党即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其形式是我们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陈独秀终于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加入国民党,我们就会孤立,我们所宣传的共产主义就会是一种虽然伟大崇高,却不能为群众接受的理想。"而加入国民党,可以达到二个目的:"第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在国民党内许多有组织的工人中进行宣传,把他们争取到我们这边来;第二,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力量同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打击帝国主义"。

  在分组讨论中,中国代表团分在《关于东方问题》提纲组。在听取中国代表团发言后,拉狄克作了长篇发言。拉狄克在发言中,批评中国同志,"那里有许多我们的同志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研究马克思和列宁,就像他们从前研究孔夫子一样", "在广州和上海工作的同志很不懂得同工人群众相结合","不要过高估计你们的力量"。他认为,"无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是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问题,在中国都没有提上日程。"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在于,"把工人阶级中正在形成的现实力量统一到两个目的上来:一、组织年青的工人阶级;二、使它对资产阶级分子的客观革命力量采取明智的态度,以便组织反对欧洲和亚洲帝国主义的斗争。"这些措辞严厉的话是当着陈独秀的面说的,而它的发言人是大名鼎鼎的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国际工人运动的专家!这个批评对陈独秀的影响是深刻的。陈独秀在西湖会议时的保留意见,要到共产国际去"申述我们不赞同的意见",再也说不出口。

  陈独秀参与了《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的起草工作。在提纲中,论及了反帝统一战线时认为,"那么现在,在殖民地东方,就必须提出反帝统一战线的口号","为了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解放斗争中获得喘息机会,工人阶级认为局部的和暂时的妥协是许可的和不可避免的。"

  大会最后重申国际铁的纪律,"为了在国际范围内和每一个国家内贯彻执行统一战线策略,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在共产国际及其每一个支部内部贯彻最严格的国际纪律","第四次代表大会坚决要求一切支部及其全体成员无比严格地遵循既定的策略","代表大会委托执行委员会极严格地要求所有各党切实贯彻执行所通过的策略决议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在共产国际一而再、再而三强调"最严格的国际纪律"时,陈独秀对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加入国民党的"既定的策略",只有死心塌地去贯彻执行了。

  1922年底,马林离开上海回莫斯科。1923年1月10日,马林将中国的情况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了全面的汇报。两日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便通过了一项由布哈林起草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的决议》,即"一月指示",并任命马林为参加中共三大的共产国际的代表。"一月指示"的重要内容在前面三点,"一、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二)、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且由于这个民族革命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与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三)、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 虽然后面也有"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指国民党)合并"、要保持独特的政治面貌等语句,但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一月指示"的侧重点是要求中共迅速加入国民党中去。

  陈独秀于1923年1月回到北京。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因军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工人运动低潮,在陈独秀心中,似乎印证了共产国际和马林对中国革命的论断。至此,陈独秀对马林的态度,由抗拒转为衷心佩服;对马林的工作,由抵制转为自觉配合。陈独秀的言论,与马林如出一辙。3月,马林第三次来中国。马林向陈独秀传达了共产国际的"一月指示"内容,建议中共中央驻地立即迁往广州, 在那里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彻底落实加入国民党的方针。陈独秀表示赞成,马上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通知,要求选派代表,到广州参加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26日,陈独秀到广州,中央其余领导人先后来到,中共中央移驻广州。

  1923年4月25日,陈独秀在《向导》上发表后来颇具争议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一文。陈独秀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是由游牧酋长时代而封建时代,而资产阶级时代,而无产阶级时代"。这些时代"次第变更发展,由简单而复杂","是不可以人力抵抗的",是不可超越跳跃的。那么,中国已进到何种阶段呢?"观察过去及现在的革命运动,确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对照陈独秀的进化表,中国是在资产阶级时代了。在这场革命中,谁是主角呢?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若失了资产阶级的援助,在革命的事业中便没有了阶级的意义和社会的基础",资产阶级的革命当然是资产阶级唱主角,具体而言,就是"中国国民党应该明白觉悟负了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使命"。"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所以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合作,也是中国无产阶级目前必由之路","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此时的国民党,陈独秀已视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了。陈独秀此时的观点,是承袭共产国际大会精神的。

  那么,中共加入国民党后,国民党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中呢?5月,陈独秀在《民主联合战线与劳资妥协》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解释这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组成联合战线"时说:"此种联合,纯粹是两阶级革命行动之联合。……资产阶级利用劳动阶级之助手获得胜利,阶级斗争日趋明显而强烈,以阶级利益冲突之故,资产阶级利用政权压迫劳动,此属将来必至之事,两阶级政治斗争,自此始起。" 他把共产党在联合战线中的位置,自觉放在被"利用"的"助手"上。陈独秀的理论根据,还是革命分二步走的理论。

  至此,就不难理解,陈独秀会在中共三大会议上,完全附和马林,"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独立性此时是鬼话";甚至认为共产党诞生早了,"等待和国民党分家后,再组织共产党不迟!" 等等。而马林则认为,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向第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提纲是绝对一致的","必须使陈的提纲获多数票。" 最终,在陈独秀和马林的说服工作下,大会通过了陈独秀的报告,并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上一篇: 毛泽东论党史 下一篇: 从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看其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