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人物
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革命烈士陈复
  • 来源:
  • 日期:2024-03-08
  • 浏览数:

  陈复,1907年4月生,广东番禺人,中共党员。其父陈树人是一位著名的岭南派画家,又是一位民主主义革命者,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积极拥护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母亲居若文,知书达理,思想开明,与宋庆龄、何香凝等革命家时有往来。陈复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喜欢阅读进步著作,对革命逐渐有了认识,立志于救国救民。他又名志复,正是"以复兴中华为己任"之深刻含义。

  陈复五岁入读于广州南武小学。1915年随父母东渡日本,父母住在东京,他在横滨市华侨小学读书。当时年仅八岁的陈复就远离家庭,开始受到独立生活的锻炼。1919年,陈树人夫妇去了加拿大,陈复回国,在广州南武中学就读。少年时代的陈复,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天资聪颖。从外表上看,他沉默寡言,手不释卷,看似"书痴",内心里却燃烧着一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熊熊烈火。老师和同学都很喜爱他,称他作"圣人儿"。

  1922年,陈复到上海复旦中学读书。其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马列主义思想在上海广泛传播。陈复在革命热潮中,开始阅读马列主义等进步书刊,接受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的教育,对革命逐渐有了认识。1923年,他在上海投身于工人运动。为了深入到群众中去,他脱下了学生装,换上了黄包车工人的衣服,以拉黄包车作为掩护,不怕任何艰难和危险,积极在群众中散发革命传单、宣传革命道理。这个时期,他经常与在广东革命政府工作的父亲通信。信中评论时局,洋洋数千言,其才华及精辟的见解,使父亲十分惊讶。陈树人常把儿子来信拿给革命政府中的同事传阅,大家都很佩服。在后来《哭子复》诗中有"至理名言惊老辈,一时传诵到中枢……。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之句。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接受苏联的倡议,廖承志、蒋经国、陈复等人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孙逸仙大学留学。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出自对他们的深厚期望,尊称廖、蒋、陈三人为“留苏三公子”。在留苏期间,陈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香港工人日报社任副社长。当时革命斗争环境很艰苦,报社经费又严重不足,对此,他一方面以巨大的政治热情经常鼓励同志们坚定革命立场,提高斗争警惕性,另一方面动员大家勤俭节约,同心合力渡过难关。他还设法与家庭秘密联系,争取在经济上得到家人的接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人日报》在困境中坚持办下去,成为我党团结教育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1930年春,陈复化名陈志文到天津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长,开展党的宣传活动。母亲居若文出于对儿子的关心,劝他不要干冒险的工作。陈复耐心地开导母亲,并坚决表示:"为了工农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即使丢了脑袋也心甘情愿”。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日子里,他印发报刊,传递进步书籍,把马列主义的思想传播到工农和知识分子中去。不久,他的行踪为敌人发觉,被捕入狱。敌人在狱中对他多次施行"插指甲"的酷刑,他以共产党人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与敌人斗争,尽管十只手指血迹斑斑,疼痛钻心,但始终不吐露党的半点机密,使敌人无计可施。其后,经过党组织和家人多方设法营救,他于1930年秋被释放。

  回到广州后,陈复隐居于其父在广州的私宅樗园里(现越秀区铁路文化宫附近)。以陈家的"表少爷"身份作掩护,暗地里却积极开展地下党的宣传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身为国民党领导人之一的胡汉民的女儿,行踪即被反动当局觉察,并受到秘密监视。1932年8月10日下午,陈复离家外出,他在东山署前路登上公共汽车后,立刻受到广州警察局两名侦缉驾车跟踪,在广州仓边路路口下车时被侦缉人员抓捕并立即押进市警察局。当晚11时,警察局长梁子光执行反动当局的指意,把陈复秘密押运至河南南石头"惩戒场"枪杀。临就义前,陈复一再厉声抗议呼喊:"我无罪,你们不得无理!"然后英勇地倒在血泊中。事后,反动当局为了逃避罪责,捏造“陈复遭到土匪绑架失踪”之谎言以欺骗群众。革命者的浩然正气感动了在"惩戒场"打杂的一位工人,他冒着生命危险,把烈士的遗物和被秘密杀害的消息送去樗园,使反动当局捏造的"陈复遭到土匪绑架失踪"的谣言不攻自破,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残杀共产党人的狰狞面目。

  陈复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其父陈树人收葬其遗体于自己作画及休憩之所的“息园”内(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15号),在园中建“思复亭”作为纪念。亭中镌刻了《为陈复惨被虏杀报告书》及悼儿诗《哭子复》,后来这些碑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解放后,烈士遗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迁葬于银河公墓烈士山二区1行9号。“息园”则为衣冠冢。

  (宣教展陈部)

下一篇: 冼星海:“人民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