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大事记
1985年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09
  • 浏览数:

南华西街建成全国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月4日,市委、市政府在海珠区南华西街召开学习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向全市推广南华西街的经验。

 

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条百年老街。改革开放之后,南华西街党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两个文明”一起抓,1978年至1985年,仅7年时间就建成了全市乃至全国著名的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街道。1985年实现工业产值1亿多元,首次登上全国街道榜首。1988年12月,组建南华西街企业集团。1996年4月,成立了南华西街股份有限贵任公司,同年12月实现股票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股票上市的街道企业。与此同时,南华西街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热爱南华西街、建设南华西街、造福南华西街”精神,把治理脏乱差与创建五好家庭、文明街巷结合起来,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自筹资金建成敬老楼、老人康复中心、职工培训中心、幼儿园、托儿托婴所等,成立治安巡逻队、义务消防队,每年举办千人祝寿大会、运动会、文艺汇演。由于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从1984年起,南华西街被评为“广州市文明街道”;1987年“广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中,南华西街两个文明建设名列榜首;1989年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模范集体”称号。1999年6月10日,南华西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确认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南华西街还先后被授予“全国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十大明星街道”、“全国最佳街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影响辐射到全国的各行各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乔石、宋平、李长春,国务委员谷牧都曾到南华西街视察。

近年,南华西街紧紧围绕建设“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工作目标,广泛开展“四创”活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幵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通过“四创”活动,全街面貌进一步美化、净化。与此同时,南华西街打造和谐社区服务平台,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和谐社区人文平台,在海珠区“海珠之光”艺术节合唱大赛中,街道合唱团获得第一名,代表海珠区参加广州市“星海之声”合唱比赛获得最佳表演奖。今日的南华西街,已初步建设成为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文化繁荣、精神振奋、情趣健康、孝悌友爱、和睦互助、生活便利的社会主义文明新街道。

 

广州“外经贸一条街”在东方宾馆设立1月29日,市委、巿政府在东方宾馆设立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事务总汇(简称“广州外经一条街”)。它集中了广州巿外经贸、工商行政、税务、劳动、银行、保险、海关等有关管理单位,办理外商在广州投资的有关手续,做到“在一个屋顶下把事情办妥”。这是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改善广州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新举措。

 

 

市委召开四届五次会议,提出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方案2月4日至8日,市委召开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市委书记许士杰作了《新思想、新办法、新飞跃》的报告,提出了全面展开广州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案。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环节,许士杰提出:以“三放”(放宽政策、放权简政、放开小企业)带动“六活”(搞活企业、金融、流通、建筑、科研、联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调整多方面关系,建立各种相应的体制,把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许士杰指出:

 

搞好农村体制改革,要与城市改革协调进行,互相促进。目前以调整农业结构为重点,按照“贸一工一农”的次序安排,逐步提高林牧副渔业和工商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畜牧业和乡镇企业。

搞好财政、金融、工资、价格管理的配套改革,要发挥好它们的经济杠杆作用。广州是南方的金融中心,要以搞活金融来带动整个经济建设。要运用经济手段.融通资金,使现有资金得到更好的安排和调剂使用。企业的工资改革和第二步利改税工作要继续进行。价格改革要适应巿场调节,放宽计划外产品的价格管理,扩大浮动价格产品的范围和幅度,实行计划价、浮动价、自由价、质量差价、地方差价、季节差价相结合的价格政策,以便灵活地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刺激生产,鼓励先进。

搞好外贸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改革的原则是政企分开,重点是简政放权。对外贸易方面,让各种专业性的外贸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向专业化、社会化方面发展。流通领域方面,建立少环节、开放式的批发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

搞好科研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科研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歩,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实行科研成果商品化,推行有偿合同制,克服吃“大锅饭”现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成人教育。

 

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举行签字仪式3月15日,广州市中外合资最大项目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签字仪式。该公司是由以下5家股东组成:广州汽车集团公司(46%)、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法国标致汽车公司(22%)、国际金融公司(8%)、法国国家巴黎银行(4%)。同年7月22 口公司正式开业。公司拥有2. 4亿法国法郎的资本,计划每年生产3万辆标致汽车。包括标致504型一吨小货车、标致505型系列及8座小轿车和405型高级轿车,产品国产化率超过60%。后因经营不善,标致汽车公司负债达29亿元。1996年,广州本田在原广州标致负债情况下,实现资产重组,走出了国企改革脱困发展之路。广州本田的重新崛起,奠定了汽车工业成为广州巿支柱产业的地位。

 

 

广州程控电话开通 

8月28日,广州巿2. 6万门程控巿内电话和程控长途电话1000线交换系统开通。这是当时国内容量最大的自动电话交换系统。它的开通使用标志着广州的通信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它使广州自动电话的总容量增加了三分之二,通过该系统可直接拨打国内长途电话到50多个城市,以及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的387个城巿。从开通到1987年,装机率超过74%, 居全国首位。在业务总量、业务收入、长途电话通话总次数、电报收发总份数、有权电话用户数、新增长途电话条数、新增市话用户等7个方面均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到1993年12月18日,广州市实装电活50万户,每百人电话机普及率达20. 3% ,寻呼机和手提电话用户分别超过45万户和5. 2万户, 拥有量让也居全国大城市前茅。

 

共青团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19日至20日,共青团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796名,列席代表23名,代表着全巿各条战线的27万多共青团员。会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朱森林,团省委书记黄华华分别代表市委和团省委致祝词,向全市团的组织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大会审议并批准了团市委代书记朱小丹代表共青团广州市第八届委员会所作的《造就“四有” 新人,振兴广州经济,实现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和全面发展》的工作报告, 提出未来3年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市广大青年,实现四有目标,促进开放改革,振兴广州经济,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和全面发展,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建立新的功勋,创造新的成绩'、大会选举产生了由69人组成的共青团广州市第九届委员会,选出了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1人,选举朱小丹任团市委第九届委员会书记,孟霞、徐萍华为副书记。

 

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9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取决于人才,而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搞好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决定》提出了今后加强基础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投资的要求和具体做法。主要有:

 

要在1988年全地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郊县的城镇及经济、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到1987年实现。全地区到1988年基本实现。个别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慢的边远地区,也要在1990年实现。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到198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具体规划是:在1989年市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和普通高中招生数的比例要达到5:5,到1987年,这个比例大体上达到6:4;黄埔、天河、芳村和郊、县也要创造条件,力争在1988年达到5:5, 1987年达到6:4。同时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改革现行的招工制度。今后各单位招收技术性工种工人,必须从经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合格人员中择优录用。计划、劳动部门安排招工计划时, 应首先安排招收职业中学毕业生。

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改变对高等院校管得过多的管现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指导下.从学校的建制、招生、毕业生分配、财务管理、基建管理、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职工教育要在完成初等文化、技术补课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等文化、技术培训.市属普通高等院校也要通过开办夜大学、招收干部进修生、接受委托代培在职人员等形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个依托。

增加教育投资,多种渠道筹措教育事业发展资金。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加要高于财政经常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加,今年下半年综合追加教育经费3000万元,为教育办几件急需办的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需经费,主要由各区、县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巿将从1986年起,设置专款给予补助。同时向广州市的工商企业征收教育费附加。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北京讨论会召开1985年,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诞生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下面简称《战略设想》)。同年11月16日至30日,市委、巿政府领导朱森林、杨资元、石安海带队,广州市计委、经委、外经委、农委、商委、科委、教委以及广州巿委研究室、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参加,在北京举行了一系列座谈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各部门几十个单位、首都学术界以及外省市的一些同志共4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此举开了全国大城市先河。与会领导和专家们一致认为,《战略设想》是在认真分析了广州的优势和劣势后,制定出来的比较完整而又有特色的一个发展战略。他们还从全国的发展高度对广州作出评价,认为广州是全国对外经济活动中心之一,是全国的外贸中心,并承担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进出口业务及其他对外经济联系的组织工作,因而广州的城市功能中还应该具有一个特殊功能,即综合性政策试验基地。对于《战略设想》中提出的广州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们提出了修改和补充,同时对发展广州的生态农业、轻工业,发展以商业、金融、交通通信、房地产、科教、信息、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等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而有益的建议。北京讨论之后,中共广州市委、巿政府认真修改了《战略设想》,特别是对实现这个设想的步骤和需要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于1987年经市人大讨论通过,形成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

 

 

清理整顿行政性公司,减少行政管理层次 

1985年开始,广州市对行政性公司进行了转轨变型的改革。这是搞活企业的重要一环。在这之前,企业管理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来实现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必然会对企业管理的旧模式形成冲击,而一些行政机构却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仍然希望独揽大权。这样,企业在扩大自主权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为了使企业的扩权落到实处,广州巿对行政性公司进行了整顿,主要是将行政性公司改为专业性企业公司, 改为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或提供经济信息的企业性公司,或改为生产经营服务型的经济实体。1985年,广州市钟表、针织、染织、电梯等5家公司,由行政公司改为企业性、专业性公司。到1987年7月,广州市工业系统的30个行政性公司中,分别采取撤销、改性、合并和重组等不同方法进行改革转为企业性公司的有23个。其他系统的行政性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转轨变型。

 

市委向广州农村推广“江高模式” 

年底,市委向广州农村推广“江高模式”。江高模式是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在1985年组建的家禽合作经济模式。它以镇办鸡场为依托,联合8个村办鸡场和1000多家养鸡专业户,形成以场带户、科研与生产结合、与外贸部门挂钩、产供销”一条龙”的集团式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多功能的服务系统,它为家庭经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良种繁育供应服务,饲料生产供应服务,技术信息服务,屠宰加工服务,产品销售服务。它把生产和流通衔接起来,解决了家禽饲养户遇到的问题,做到产销两旺,推动了全镇家禽业的发展,继而带动畜牧业兴旺发达,使畜牧业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镇的50%以上,成为白云区江高镇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 1986年 下一篇: 1984年